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动态  > 正文

刚刚,突发重磅消息:436亿,打破纪录

时间:2023-08-04 17:49:09     来源:维科号

这是一个崭新的新材料赛道:全球竞赛。


(相关资料图)

铅笔道作者丨直八

近期,一种可能影响人类文明的新技术火了——室温超导。

7月22日,韩国量子能源研究中心、高立大学等提交一篇论文,称已经研制出世界首个室温常压超导体,命名为LK99。

8月1日,一位B站UP主首发视频宣布:华中科技大学已经复现该实验,同样制成韩国论文所称的“室温常压超导体”。

视频中,它的外表呈现为一块黑色薄片,形似煤炭或者石墨。

而就在今天凌晨,再传重磅消息。

东南大学物理学院孙悦教授称,团队在-163.15℃+常压条件下,观测到LK-99材料的超导特性。

中国的科技力量,始终走在国际前沿,助力新科技步步刷新纪录。

当下而言,行业对室温超导的高热关注,仅仅是基于它的假设效果,以及它可能带来的经济价值。

简而言之,超导是一种导电性超高的材料,它的特征之一是“0电阻”,这意味着电在传输过程中可以接近“0损耗”。

超导的商业价值已被验证——以电缆行业为例。

国内电缆常见采用的是铜导体,据国网苏州向媒体提供的数据:全国整体电能损耗大约为7%,而超导电缆在直流电中几乎没有损耗,交流电中损耗约1%。

“假如全国都能用上超导电缆,就可以节省3-4个三峡电站的发电量(年)。”

即便如此,超导在普及上面临阻力,关键要素之一是“运行环境的苛刻”。

如果把室温超导比作3.0,那么2.0就是“超低温环境超导”,1.0是普通导体(如铜)。

目前3.0还处于实验室阶段,2.0中的主流形态是“高温超导”。

大家不要被这名字误导了,它虽名为“高温超导”,但实际是“超低温超导”的一种,只是临界温度略高:25K(零下248.15摄氏度)

它的优势是:可以在廉价的液氮环境下工作,制冷成本更低。据公开资料显示,液氮每吨价格为5000-10000元。

而其他超导主要用液氦制冷,价格高昂。

据韩媒Theelec引述韩国关税厅统计,2020年氦气进口价格每吨为8.22万美元,年增44%。

但即便如此,“高温超导”依然面临推广阻力,核心就是其“安全与稳定性”,比如超低温运行环境。

据腾讯网刊发的《室温超导专家交流纪要》内容显示,电网不积极推动超导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不清楚制冷系统的作用,不信任超导电缆。

这意味着:室温超导的出现,可能破除这一阻碍。此外,它还有进一步降低成本的可能,如制冷成本。

目前而言,室温超导还处在基础研究阶段。

从近1年的研究成果看,参与研究的主力多为大学实验室、研究所(如中国科学院)等。

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室温超导的材料制作难度极大。

今年3月,罗彻斯特大学的 Dias 团队宣称,在“室温+超常气压”下实现了超导体。其实验温度约21℃,但气压环境约为10kbar(约1万个大气压)。

而最近的韩国研究团队则宣称,在“室温常压”环境下实现了超导体。但据论文称,实验里的“常温”其实达到了127℃。

据上海市高温超导材料与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向媒体表示:韩国此次研究,顶多算是通过一种偶然方式,找到了室温超导材料,但它依然难以规模化制备和应用。

尽管室温超导引发了一批概念股大涨,但查阅近1年上市公司公告可以发现,几乎没有上市公司投入研发室温超导,比如河南中孚实业、上海国缆检测、江苏中天科技等。

由此证明,室温超导尚未进入企业研发视野,商业应用为一片荒漠——它的商业化周期有多远?若参考高温超导,时限可能大于40年。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岚峰撰文指出,高温超导理论源起上个世纪80年代,已经过去约40年,然而它依然没有完全迈过“理论+实验”阶段。

这个阶段过去后,才是商业应用阶段。

统计近1年上市公司公告发现,目前90%以上的应用均为“高温超导”,其应用场景多为超导电缆、超导设备(核磁共振等)、超导悬磁浮列车等。

下面这张图表,较为客观地总结了高温超导的应用场景。

本图片来源“曦合超导”

从投融资角度看,资本极少涉足该领域。据铅笔道DATA数据,近5年获得融资的超导企业不超过10家。

据贝哲斯咨询数据,2022年全球超导体市场规模约436.54亿元(人民币),预计2028年全球超导体市场规模约662.85亿元。

就目前的生命周期看,这是一个崭新的新材料赛道。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华尔街化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4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