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动态  > 正文

创建国家公园 青海湖稳步推进

时间:2023-07-04 11:42:21     来源:中国旅游报

游客在青海湖二郎剑景区游览 记者 陈晨 摄

近日,“青海湖环湖360公里都被铁丝网围起了”引发热议。而在一片质疑声中,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生态专家彭奎认为:“青海湖周边的草场围栏早就存在,和最近其他几个景区曝出来的‘修墙’封闭景观,有本质性的不同。”


(资料图片)

作为国家5A级景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海湖如何在保护和发展中取得平衡,当地也在不断探索。2022年青海湖国家公园进入创建阶段,这也是青海省正在创建的第3个国家公园,努力推动青海湖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青海湖景区 供图

私设“景点”之痛

青海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是世界高原内陆湖泊的典型代表,是水鸟重要繁殖地和迁徙的主要节点,是我国西部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是维系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是阻止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重要屏障,被称为我国西部“气候调节器”“空气加湿器”和青藏高原物种基因库。

“游客、公众对我们有误解,青海湖的围栏其实存在很多年了。”青海湖景区相关工作人员说,游客自驾环湖是不收费的,近距离到青海湖边,需要从二郎剑景区购买门票进入。

青海湖地域广阔、环湖线路长,涉及海南和海北两个藏族自治州下的共和县、刚察县、海晏县。

青海湖景区 供图

早些年,环青海湖周边有许多草场,草场被划分成一个个的区域,分属不同的牧民,草场有进出通道。近年来,为招揽游客,部分牧民私自打开通道,让自驾游客前往青海湖边,草场经车辆碾压后,因高原生态脆弱,恢复过程较为漫长。

长期以来,私设“景点”是青海湖旅游的痛点所在,往往也是旅游乱象中舆论关注的焦点。据新华网报道,早些年,每到夏日旅游旺季,青海湖周边总会冒出数量庞大的私设“景点”,总能看到有人拿一面旗子站在路边,就能把不明情况的游客领向自家开设的“油菜花海”“沙雕城堡”“青海湖观景台”等私设“景点”。

为什么青海湖是私设“景点”的重灾区?据青海当地旅游从业者介绍,景区在发展初期,为从景区获得最大化利益,青海湖周边一度出现大量投资商及当地群众在景区周边私开通道、乱搭乱建、无序开发利用景区的行为,对青海湖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在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生态专家彭奎看来,“青海湖边各家草场上私营的帐篷和景区,事实上没有什么正规的审批手续,但在青海湖旅游发展之初,为了发展牧民经济,景区当时默认了这一现象。虽然说,这么做的确让一些牧民增加了收入,但在事实上,住宿、餐饮等旅游经营对脆弱的高原生态环境造成了伤害,也随之出现了宰客、游客碾压草场等旅游乱象”。

在西宁经营旅行社的马先生说:“以前有可以直通青海湖边的小路,当地牧民以10元、20元的价格租马给游客,带路抵达湖边游玩,但现在不可以了。”他也提到,自驾车环游青海湖不收费,可以远远地看到青海湖。旅行社在操作经典旅游线路“环青甘大环线”时,有时候并不会进二郎剑景区,而是选择附近地势较高的山坡眺望青海湖,共和县境内就有多处高山观景台,体验感也不错。如果游客想去到湖边,需要在二郎剑景区购票进入。

户外爱好者陈光说,大部分环青海湖自驾游客和户外爱好者不会进二郎剑景区,因为景区面积较小,可体验的内容也相对有限。青海湖很大,将它当作一个自然背景去看待,反而会感到很壮观。

创建国家公园的努力

青海湖的属性非常特殊,它既是景区,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7年,为推动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业健康发展、整合环湖旅游资源、提升青海湖在国际国内的形象,青海省委、省政府决定改革现有管理体制,成立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对青海湖景区进行统一保护、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利用。

近年来,青海湖生态系统不断向好发展。青海湖无鳞裸鲤(又称湟鱼)从资源濒临枯竭恢复为“鱼翔浅底”,从2002年到2020年,青海湖湟鱼的资源量增加了近38倍;每年夏季,在青海湖鸟岛、沙岛等地,成群结队的水鸟在水面游弋欢唱;随着保护力度不断增强,极度濒危动物普氏原羚数量由2004年的257只增加到了2020年的2700余只……

2022年,青海省启动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工作。同年,媒体对青海湖环湖周边的旅游乱象进行了曝光,从青海省政府到景区管理局,以及各地政府,非常重视此事,联合进行了乱象整治工作。当地将牧民私开的通道用围栏封了起来,并设立警示牌,加大环青海湖周边环境保护力度,目标是将青海湖国家公园打造为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青海湖景区 供图

“高原生态脆弱,恢复需要很长的时间,甚至长达几十年才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青海湖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期,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发布通告称,青海湖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未经许可禁止擅自进入,保护区的实验区除驻区单位和居民正常生产生活外,未经许可,不得开展与保护规定不相符的旅游活动。严禁环湖地区及周边群众未经批准私开牧道,开展骑马照相、沙滩摩托等经营性活动,对私自违规开设的旅游景点和通向湖边的旅游通道,执法部门将依法依规取缔。公告还称,正在规划建设的环青海湖12个观景点(台)将逐步开放。

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欧阳志云提到,国家公园是水库、碳库、“钱库”,是粮库的重要保障,是优质生态产品与服务的供给地。随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建立,巨大的生态价值将有望转化为经济效益,促进地区绿色发展,造福当地居民。国家公园具有高品质和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为发展以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相融合的旅游产业提供了优质资源与机遇。

近年来,青海湖蓄水量增加,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提升,生物多样性资源恢复加快,环境质量显著提高,为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彭奎看来,“从长远看,建立青海湖国家公园非常必要,青海湖有着世界独一无二的高品质世界级的生态旅游资源”。

在创建青海湖国家公园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整治旅游乱象。由于涉及不同的利益主体,也会给当地带来一定的阵痛。彭奎赞扬青海当地整治旅游乱象的决心和努力,但他同时提及:“最大的挑战在于,青海湖国家公园如何体现它的生态价值,如何服务于公众的需求,如何提升品质让更多人认可,包括外来游客和本地居民。”

坚持在保护中发展

2023年端午节,青海湖景区累计接待游客5.1万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了128.8%。青海湖对游客的强大吸引力可见一斑。

“这个地方真的是太美了,我无法用言语表达青海湖的壮美!”来自广西南宁的游客黄永玉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她说:“我第一次来青海湖,之前听说青海湖风景很美,来到这里看见水天一色的美景,鱼鸟交融,真的超乎了我的想象。环境也搞得很好,整个景区非常干净。”

也有一些游客提及,目前,青海湖的正规景区只有二郎剑景区,范围小,项目也不多,人们可体验的内容有限。

“‘体验式’旅游是青海湖旅游未来发展的方向,让游客在青海湖边欣赏风景,在牧户家中体验藏区文化生活,这可能是平衡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关系的好办法,要处理好青海湖周边牧民群众、地方政府和管理机构的利益关系。”青海当地一位旅游从业者有感而发。

青海湖景区 供图

在南开大学现代旅游业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石培华看来,“青海湖旅游存在的私设‘景点’问题和游客对现有景区内容相对不满的问题,说到底,反映了游客多样化体验偏好和目的地旅游产品供给不足间的矛盾,景区在多元化、个性化产品供给上存在不足”。

二郎剑景区的接待设施正在不断完善。据了解,在累计投资约2.8亿元之后,二郎剑景区高品质开园和观湖国际大酒店开业的阶段性目标近期实现。二郎剑景区交通提升整治15.4公里,并提升改造标准化固定厕所5座,木栈道、帐房宾馆、餐饮中心、码头等设施进一步完善。

青海湖景区 供图

青海湖景区方面称,目前,正大力开展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工作,积极培育并推出了摄影、徒步、观鸟、户外露营、婚纱拍摄、自驾和骑行等系列专题生态旅游产品,成功举办了“梦幻青海湖摄影大赛”“青海湖全国徒步大会”“青海湖超级越野跑”“青海湖自行车骑行嘉年华”“环湖4+2骑行挑战赛”“浪漫青海湖集体婚礼”等系列体育文化活动。另外,青海湖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依托自然景观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开发“旅游+生态”研学产品,陆续推出观鸟旅游季、生态体验、高原湿地动植物科普等生态研学产品,努力树立青海湖生态旅游新形象。

创建青海湖国家公园,未来的青海湖旅游会是什么景象?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要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环湖群众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培训为他们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引导群众向着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拓宽增收渠道。

当地居民也是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的参与者和实践者,当他们了解了普氏原羚、青海湖裸鲤的特性,了解了野生动植物生存需要,对青海湖生态地位、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会有更加系统全面的认识。

近年来,有关部门经常针对环青海湖周边牧民开展培训,目的是提升社区牧民群众生态文化讲解技能,培养一支青海湖牧民讲解员队伍,让他们成为青海湖生态旅游的向导或生态管护员,更好地宣传和展示环青海湖世居百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文化和生存智慧,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青海湖景区 供图

“在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关键阶段,我们按照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宗旨,注重社区参与的重要作用,通过培训引导环湖群众以生态保护、生态宣传、环境教育、自然体验、生态研学、生态旅游等方式积极参与到青海湖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中来,探索青海湖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生态惠民协同增效实践路径,实现青海湖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成果共享。”青海湖景区相关负责人说。

彭奎说:“青海湖面临的课题,不仅仅是要关停掉那些低端的私设‘景点’,而且在于如何重新整体规划,打造比较丰富的生态体验和文化体验产品,用更公益的价格,获得公众的认可。”

国家公园作为公共产品可以从两个维度理解。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研究员赵敏燕提到,第一维度是“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和“坚持国家代表性”,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属于纯公共产品;第二维度是“坚持全民公益性”,要求国家公园坚持全民共享,着眼于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开展自然教育,为公众提供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了解自然以及作为国民福利的游憩机会。

当然,这二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矛盾。彭奎提到,因为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国家公园里多种形式的游憩机会将受到一定限制,比如开展区域的限制和访客数量的控制。同时,如果针对游憩活动收取较高费用则会产生排他性。但国家公园 “坚持全民公益性”的最终目的是向广大公众提供公共产品。

彭奎说:“青海湖旅游的转型之路,绝非坦途。”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生态旅游,在生态旅游过程中提升保护意识、加强生态教育,才能让游客切实感受到青海湖的自然之美、生态之美、人文之美。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华尔街化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4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